感统失调到底有多可怕——80%的孩子由此引发大脑迟钝

发布时间:2019-05-04 11:20:35 浏览:


NO.1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196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最早系统提出感觉统合理论。感统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这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NO.2感统失调的典型类别


感统失调分为:视觉失调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这七项,其表现出的行为有很多种。



1.触觉失调

触觉迟钝:表现为孩子反应慢,尤其在学习方面,适应环境方面会比较困难。这类孩子摔倒了,哪怕是流血也不哭不闹,大人往往误以为这种孩子最“好带”。

触觉敏感:表现为孩子情绪化,情绪波动非常大,特别爱哭,很容易偏食、挑食,胆小,黏人,孤僻。

触觉饥渴:表现为咬大拇指不放,痴迷一些特殊的物件。




2.前庭失调

这与孩子的耳朵相关。耳朵里有一个充满水的半规管,人体移动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这个地方出问题,大脑就没有办法接收到相关信息。这种失调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好动、停不下来、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这类孩子的语言发育也会迟缓,日后还会出现学习障碍。





3.本体感失调

本体觉好像是身体一个地图,例如,我们想抬起左手做事的时候不用想左手在哪里,大脑就自动知道左手的位置了。本体感失调的孩子,肢体动作会表现的笨笨的,有的还会坐无坐相站无站像。


总而言之,感统失调会严重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及学习,的学习能力可能导致将来进入校园以后的生活是比较困难的。那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NO.3  方面击破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比例上升,和家庭养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很多家长把孩子养的太精细了,极度保护的导致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外界,相应的感觉系统也就得不到锻炼,最后发展成感统失调。研究证明,孩子在0-3岁期间是矫正的最佳时间,外界的干预能有效调节感统失调症状。



01 适合的玩具

玩具是孩子的必需品,买对了玩具就是成功早教的一半。很多家长会喊委屈了,玩具没少买啊,家里玩具好几箱呢!但是你买的玩具真的是孩子当下最需要的,最想玩的吗?很多家长买玩具,并不是看孩子喜欢什么,而是自己喜欢什么。这样的玩具,孩子不爱玩,手部动作、视觉、听觉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孩子根本不爱动,没有互动的欲望,当然对感统训练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了解孩子当下的心理所需,明确孩子的爱好,基于这些认知再去买玩具,才是孩子喜欢的,才是对感统训练有所帮助的。



02 让孩子多运动

想让孩子远离感统失调,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多运动!很多家长宠孩子到了极端的地步,本来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都要去代劳,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让孩子多动手、多运动,这个过程运动能力提升,就不用担心感统神经出问题了。




03 多接触自然

变化的气温,脸上吹过的风,掉落的树叶……大自然是训练孩子感统能力的最佳场所。不同温度的水、不同颜色的花、陌生触感的泥土……当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变多了,感统能力自然会提高。



04 提供自由的空间

很多家庭客厅卧室装修得豪华、舒适,但大大的房间内唯独没有孩子空间。小孩子本身就是多动的,跑跑跳跳很正常,在家里给孩子腾出一个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对感统训练很有帮助。



最后:

感统失调的孩子有可能就在家长身边,但家长却不知道孩子的那些行为属于感统失调的前期表现。例如,有的孩子特别聪明,但注意力特别不集中;有的孩子不会自己转圈,或者转起来也很不开心;有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写不好字,看书很困难等等,家长一定不能忽视孩子同感失调的表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对孩子的发育带来影响。

搜索